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际文学周 > 对话 >
新闻

聚首沪上 共议文学与未来——记2016年上海国际文学周

2016-08-26 09: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6年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时至今日,莎士比亚的作品始终魅力不减,是世界文学的宝贵遗产。8月16日至22日,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宣传部共同主办“2016年(第六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以“莎士比亚的遗产”为主题,邀请40余位中外作家、诗人、学者,先后举办了主论坛、上海国际诗歌节、上海国际文学周——伦敦图书与银幕周合作发布会等多种主题活动。
 
在16日晚的主题论坛上,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张浩亮,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学者共同畅谈莎翁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留给后人的启示。英国诗人肖恩•奥布莱恩说:“莎士比亚的语言非常具有戏剧性,不仅报告了这个世界,而且精彩地呈现了这个世界。他的诗歌是具有想象性的盛宴。如果我们不读莎士比亚,我们自己与文化的联系就断了。”赵丽宏说:“莎士比亚的诗歌戏剧展现了文字的魅力,这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魅力。什么样的文学精神才不朽,拥有永恒的生命,莎士比亚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了。”杨炼说:“莎士比亚是我们的掌舵者,他引导我们航向人性和美学的深度。对我来说这就是经典的含义,也是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的会合点。”
 
2016年同时也是中国新诗百年华诞,在今天,中国诗人们不仅需要总结百年诗歌的历史经验,更要迎接全球化时代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本届“上海国际文学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邀请十余位来自国内外的诗人、学者,通过“诗歌之夜”朗诵会、诗歌创作大赛、世界诗歌论坛及中外诗人对话、演讲等活动,共同掀起了诗歌创作与交流的热潮。在17日下午的“世界诗歌论坛”上,莎朗·奥兹、特伦斯·海斯、肖恩·奥布莱恩、西川、唐晓渡、李少君、何言宏等中外诗人共同探讨了新诗百年发展中的成绩与问题以及全球化时代诗歌写作的方向。大家认为,中国新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特殊处理以及与世界诗歌的充分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在今后,中国新诗不仅应该为当代中国人,也应该为全人类提供既具现代美学典范又包含人类普遍的时代新价值和新思想的优秀诗歌。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主办方还组织了53场文学对话、文学讲座、读者交流等活动。8月19日,白俄罗斯作家、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携作品《二手时间》与读者见面。在谈到的这本书的创作时她说,“我在谈的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情感,我一直在试图去讲,我一直在试图寻找问题”,“‘小人物’在讲述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给了我他们的想法,真实的答案。我让共产党员、自由主义者、无家可归者自己说话,这样就出现了世界图景的形象。我的写作题材,被很多人认为本身就是世界。因为这种题材的真实性,不是一个人写成的,是经过数百人之手共同写成的。”此外,受邀前来的美国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朱诺·迪亚斯,俄罗斯散文家、诗人米哈伊尔·波波夫,日本作家、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以及中国作家阿来、陈晓明、陈丹燕、邱华栋、吴亮、韩松、张莉等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各自的文学文学观、艺术观,在炎热的暑期共同打造了一道靓丽的书香阅读风景线。

(图片来自网络)
  • 分享到: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