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周末上海书展现场:整体规模缩减,观众热情更浓

2022-11-21 09:17|来源:未知|作者:小雯|
周末上海书展现场:整体规模缩减,观众热情更浓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杨宝宝  日期:2022-11-19
 
11月19日,2022上海书展开幕第二天是星期六。周末是许多学生以及上班族选择逛书展的日子。澎湃新闻记者于上午11:00看到,预约成功的读者携带身份证“刷卡”,有序进入展厅。
 
今年的上海书展为预约入场制,虽然是周末,现场却并未出现往年摩肩接踵的盛况,但观众的热情比往年更浓。澎湃新闻记者在场内随机采访了几名读者。所有入场的读者都是第一时间关注了上海书展的消息,在放票当日12:00提前守着手机“抢票”,才取得了入场名额。他们可以说是上海书展最忠实、热情最高的“粉丝”。
 
线下选书:体验与书籍不期而遇的惊喜
 
虽然现在线上购书十分便利,但读者们依然对线下选书的体验情有独钟。这是许多读者热爱上海书展、期待上海书展的原因。
 
“线下看书和线上是很不一样的,经常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在书展历程展区,李女士带着77岁坐轮椅的老母亲以及还在同济大学读书的女儿一起合影。
 
李女士格外钟爱线下阅读,经常带着女儿去实体书店看书。对她来说书籍是阅读世界的一扇窗口,因而她更钟爱那些自己工作领域、认知范围之外的书籍,“书展是书籍的盛会,在这里可以现场翻开琳琅满目的书籍,经常能有惊喜。”祖孙三代有不同的兴趣,李女士的母亲更钟情医学、保健书籍,女儿则提前做了功课,记下了几本自己专业国际政治的新书,准备到书展上找一找。
 
中央大厅一角的“淘书乐”区域,是上海图书公司特设的 “断版书、稀缺书、签名本”专区,展出的所有书籍都至少出版十年,在书店已经难觅踪迹。
 
20岁的杨小姐选了一套3本的《外国短篇小说》,这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出版于1973年,已经有近50年的“书龄”,“我对外国文学一直很有兴趣,能遇到这本书非常惊喜。”
 
书展开幕两天,来这里淘书的读者很多。上海图书公司工作人员不断把新的书籍增补到展台上。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首日带来的600余种图书已经售出不少,今天他们已经从书库增补了新的书籍到现场。
 
“我们规模只是往年书展的十分之一,但‘浓缩的都是精华’,各家出版品牌都优中选精,带来了自家的精品图书。所以我们的品质是没有缩减的。”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
 
今年新华传媒的展厅位于西厢房,集合了包括磨铁、新经典、中南博集、果麦、后浪出版公司、九久读书人等12家国内知名民营出版品牌,带来了一批精品图书。
 
“对于读者,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能更便捷地接触到精品书籍。”江利观察到,进入展厅的读者几乎都不走空,大都购买到了心仪的书籍。
 
嘉年华市集:网红书店各具特色
 
今年上海书展首次在室外西广场设置嘉年华市集区域。光的空间、泡芙云书店、馨巢书屋、阅外滩书店、二酉书店、无料书铺、作家书店、怡心斋、公啡书社、2040书店等网红书店一字排开,展现时下上海线下书店的不同风格。
 
在这里,读者可以在二酉书店倒一杯葡萄酒,来一场醉里看书的约会;可以在作家书店参加不同的“主题日”,与上海文学刊物相会;还可以购买上海天文馆的文创产品,并获得上海天文馆的入场资格……
 
在一排白色的帐篷中,粉红色的馨巢书屋格外显眼。这是上海第一家女性书店。此番馨巢书屋带来上海书展的也都是女性主题的书籍。
 
“自由”“勇敢”“伪装”“记忆”“独立”……粉色纸张完全包裹遮掩了书籍封面,只有手写的关键词提示了书籍内容,这是馨巢书屋推出的书籍盲盒。
 
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吸引了不少女性读者。许小姐和朋友逛遍了整个书展,走进馨巢书屋,几分钟内就买下了第一本书,许小姐选了“自由”,朋友选了“勇敢”。现场拆开,“自由”盲盒中是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次拆到它的不同版本收藏,也很开心。”许小姐这次约了两个朋友一起逛展,她们都是刚参加工作。往年书展在8月暑假期间,她们家在外地,读书时总是错过。现在大家都在上海工作,就第一时间定了闹钟抢票,一起来看书展。
 
“有些读者会带着目的来买书,但更多读者期待和书的缘分。”馨巢书屋的杨艳华说,“盲盒”的形式吸引了许多女性读者,也让更多人可以与书相遇。“有人一眼看中主题,就买了下来,打开发现是自己期待已久的书,非常惊喜。”在拆盲盒的过程中,书店人也和读者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
 
“有读者买了书,在现场一边拆一边说‘还是看纸质书的感觉好’。这个场景让我非常感动。纸质书永远不会消失。”乐开书店店员说。
 
有11年历史的乐开书店热衷“摆摊”,与读者在不同的场景相遇,这次他们也在上海书展嘉年华摆了摊位。“这两天接待的有我们的老读者也有新顾客,大家因书产生链接。”书店店员笑言,“摆摊”这种形式突破了书店的地域性,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书展摆摊两天,他们收获了不少新朋友。有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看展,看到有读者来,就不由自主地开始担任起介绍者的角色。在这里,大家都是爱书人。
 
作家书店背靠上海作协,这次带来了5天不同的“主题日”,向读者推荐上海文学。第一天是《收获》主题日,第二天是《上海文学》主题日。接下来,《萌芽》《上海文化》《思南文学选刊》《上海作家》及巴金故居也将一一亮相。
 
充满鲁迅元素的公啡书社也颇为引人注目。这是一家位于虹口历史文化名街多伦路上的书店,这条小路是鲁迅在上海期间经常活动的区域。去年鲁迅诞辰140周年,书店做了60多场相关活动。
 
“多伦路是一条很有文化底蕴的路,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将之挖掘出来。” 工作人员成琼说。书展现场,他们带来了《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等书籍,《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上海里弄文化》等讲述上海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书籍,《上海的风花雪月》《陈丹燕的上海》等讲述上海历史的书籍也在其中。
 
“在今年这样的情况下,上海书展能够举办,对我们这些书店就是很让人振奋的事情。”成琼说,实体书店经营者都是热爱图书的人,能在上海书展与读者、出版人和店主相遇,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读者和作者都期待相遇
 
今年上海书展的讲座活动较往年有所减少,但读者和作者依然期待在线下相遇。每一场活动,都有专程赶来的读者,也有来参加书展的读者被活动吸引驻足,与书来一场不期而遇的相会。
 
中央大厅主舞台是书展讲座活动的主要场地。19日12:00—13:00在中央大厅中心活动区,“申学课堂·阅读与美育”第2期昆曲之路,生活之美举办,职业昆曲推广人、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赵津羽与解放日报记者、悦赏版编辑、上海市青年文联委员陈俊珺、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主编顾学文一起,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之美融入当代生活,倡导一种链接过去、启迪当下的艺术生活理念。
 
13:0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报业集团主办,新华传媒和海上名医共同承办的《健康随“申”学》申康科普面对面讲座在中央大厅举办。时下关心健康问题的读者越来越多,这一讲座在书展5天时间里,每天同一时间举办一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医院的10位医生带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爱眼护眼,科学预防近视”“合理膳食阵线联盟”等5场讲座。活动在“申康科普周”健康科普公众平台和海上名医2022上海书展专题直播平台全程直播。
 
15:30, “中国原创推理新趋势第三届论坛活动暨《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第二辑分享会”在中央大厅举行。时晨、鸡丁、陆烨华、王稼骏、吴非等一批国内著名推理作家齐聚现场,探讨中国原创推理小说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中有一本是民国时期作者长川的《叶黄夫妇探案集》,是近现代时期罕见的“夫妻档”探案系列。由这本小说集开始,与会作家们谈起了“女性侦探”这一话题。
 
战玉冰认为民国时期小说中出现女性侦探“不仅是一个性别问题,还是中国如何走向现代的问题”,“女性担任侦探,需要女性有一定教育背景,同时侦探小说兴起也与报刊等新的传媒方式的出现有关。”
 
中国推理小说界,女性侦探仍然是较少被塑造的形象。陆烨华在自己的小说中写过女性侦探。为更好的塑造女性角色,他会特意看女性作家的作品,揣摩女性心理,也会和身边的女性沟通交流。陆烨从中会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想过的观察角度,这些细节也许不一定和案情有关,却丰富了他的作品,有些甚至成了他最满意的部分。
 
出版方牧神文化出版了一系列侦探小说,持续举办中国原创推理新趋势论坛,聚集了一批侦探小说作者和忠实读者。
 
“上海书展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作者和读者可以相见。”总编辑王晨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得知喜欢的作者要来上海书展,他们微信群里的读者都纷纷“抢票”,还有些没能预约到入场资格的读者仍然不甘心地来到了书展门外。为满足大家的期待,他们设置了现场直播,让更多读者通过线上观看论坛。
 
17:00,上海书展白天场结束,现场响起了温馨提示读者离场的广播。短短十几分钟,遍布展厅的读者有序离场,展厅恢复了空旷。工作人员开始消毒,准备迎接晚场的新一批读者。
 
这是上海书展举办18届以来最特殊的一年。上海书展由往年的盛夏推迟到了冬季,规模也有所缩减。但正如每一位读者和出版人提到的,“上海书展回来了是这个年底最大的惊喜”。“虽迟但到”的上海书展依然温暖着这座城市,温暖着每一位爱书人。这是所有读书人的节日,也是一座爱阅读的城市的节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