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阔别二载,归来依旧繁华 | 2022上海书展中华书局活动回顾

2023-08-07 18:40|来源:中华书局上海聚珍|作者:刘堃|
2022年11月18日,时隔两个夏天,第十八届上海书展在无数期盼中回归上海展览中心,展出图书琳琅满目,现场活动精彩纷呈,再次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一场精神盛宴。恰逢创建110周年的中华书局,在此次书展上为久别重逢的读者们带来了二百余种精品图书,五场现场活动,学术与通俗交融,经典与热点兼具,为本届上海书展增添了诸多亮点。
 
书展首日,开幕伊始,展台旁就已经聚集了不少读者,认真浏览、挑选自己中意的图书。
 
上午十点,《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新书发布会作为本届书展首场活动,在中央大厅拉开帷幕。生活书店长达12年的保存相对完整的会议记录首次以排印本形式面世,以个案展现了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时期的一家出版机构承担传承文化和唤醒民智使命的历史面貌,也为学者研究和大众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上午十点,《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新书发布会作为本届书展首场活动,在中央大厅拉开帷幕。
 
发布会由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主持,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主编顾学文、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为大家做了“炮火硝烟里的文化传奇”的主题分享。
 
生活书店作为三联书店的前身,1948年10月,与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开启新的书业征程。而在那段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生活书店由邹韬奋、徐伯昕、胡愈之、张仲实、杜重远、沈钧儒、毕云程等人领导,以“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致力于进步书刊的出版,在时局动荡和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对宣传抗日救国、推动进步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启蒙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走向进步与革命的道路,谱写了炮火硝烟里的文化传奇,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出版界的老前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曾对邹韬奋说:“全中国出版家有成绩者仅尔我两家。”
 
赵书雷馆长提到:“韬奋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延安以后,当时萧军在追悼会上说,到延安的七年,没有一个人不受到韬奋先生创办的刊物的感召,生活书店与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一起投入到宣传抗日、普及革命理论、号召和教育群众的工作中,成为了进步文化的一个堡垒。”
邹振环教授也特别强调:“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就是由生活书店出版的,所以把生活书店的史料整理出来,首先对于我们研究生活书店的历史,其次对于研究民国时期30到40年代的上海,以及我们现在讲到的中国现代红色文化出版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将韬奋先生奉为媒体人的“男神”的顾学文主编曾深入采访过韬奋先生的小女儿邹嘉骊先生,她以“出版家、爱国者、真勇士、行动者”四个关键词描述韬奋先生,并以“爱国家爱人民”的韬奋精神,和邹嘉骊先生的话“任何一代都要有信仰,自己拿定主意才能看清方向,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大家共勉。
 
作为出版方的贾雪飞副总经理着重指出了中华书局与上海韬奋纪念馆于2022年11月联合推出这套《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的出版意义:生活书店长达12年的保存相对完整的会议记录首次以排印本形式面世,以个案展现了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时期的一家出版机构承担传承文化和唤醒民智使命的历史面貌,也为学者研究和大众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邹振环教授携新书《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于中午十二点亮相上海展览中心第二展览馆,与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女士畅谈新书。邹振环教授的这本新书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关于“世界”的想象如何在中国生成和演变的复杂过程,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紧随而至的,是邹振环教授携新书《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于中午十二点亮相上海展览中心第二展览馆,与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女士畅谈新书。
 
邹振环教授的这本新书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关于“世界”的想象如何在中国生成和演变的复杂过程;一是16至19世纪末漫长的岁月里,明清间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如何合作编译汉文地理学文献,将有关世界的地理知识呈现给中国读者;二是中国人如何以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阅读方式,利用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所承载的知识资源,想象“世界”和“中国”的地理涵义和文化涵义,从而进行关于“世界想象”的认识和建构自己的“中国意识”。书中尤为关注地图文献,材料与角度新颖、文献考辩严谨,广泛吸收海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颇多新见,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而在发布会上,邹振环教授以自己的读书历程为例,亲切说明了中国人是如何通过读书来认识和想象域外世界的,最后提出,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由时空构成的,我们同世界的接触,首先认识的就是不同的时空观念。如果不能亲赴亲历,书本里带来的各种信息,也可以作为认识域外和认识自我的基本方式。读书不仅仅是在阅读文本,更是拓展自己生命宽度和生命空间的最好方式。
会后,读者们纷纷请邹教授题签旧著,求购新书。
 
下午两点半,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徐汇区文旅局(文物局)与中华书局联合,隆重推出由徐汇区文物局主编,张伟、张晓依合著的《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那些为画馆的运营而做出杰出贡献的创建者、继任者、画家,向读者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中华书局上海公司与徐汇文旅局未来会继续共同探索,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大力宣传徐汇区海派文化之源的魅力。
 
下午两点半,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徐汇区文旅局(文物局)与中华书局联合,隆重推出由徐汇区文物局主编,张伟、张晓依合著的《土山湾画馆人物志》,为诸位读者展现一百七十年来土山湾画馆所走过的风雨历程,聚焦那些为画馆的运营而做出杰出贡献的创建者、继任者、画家,用人物列传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书后还附录了2008、2018年张伟、张晓依先后对五位土山湾画馆老人的访谈录,这些都是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当天出席新书发布会的有本书的作者之一、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徐汇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范郴,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
 
发布会由贾雪飞主持,她首先回顾了中华书局上海公司与徐汇文旅局近年来的精诚合作,陆续推出了《海上遗珍》系列之《武康路》《衡山路》《复兴路》,每年都在上海书展隆重举办新书首发活动,现在推出的《土山湾画馆人物志》更是重磅,未来会继续共同探索,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大力宣传徐汇区海派文化之源的魅力。
 
范郴调研员称《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的出版,是“历年来土山湾研究的成果延续”,从策划到出版,凝聚了土山湾、非遗办,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张伟、张晓依二位大量的心血,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获益匪浅。他指出,土山湾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地位,“是海派文化和海派工艺的重要发源地,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导,土山湾的绘画、雕刻、印刷等工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徐悲鸿称赞土山湾在中西文化沟通上有极珍贵贡献,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土山湾画馆存续期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土山湾画馆接受素描、写生、水彩和油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及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张伟研究员如是说。
 
李超副院长认为,土山湾在历史上应该有三层意义: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聚集地;二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学徒在这里接受的是西方素描、雕刻等方面的训练;三是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绘画者,也是二十世纪初第一批在中国办美术学校的人,这其中就有徐咏青等杰出的画家。
 
在发布会现场,张伟研究员特别向中华书局表示感谢,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出版社最终选用全彩精印的方式呈现,能够最大程度上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感受当时画馆学徒的教学场景、精美画作等。深入挖掘土山湾画馆等文化遗产的内涵,是今后徐汇文旅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后续期待大家合作共建,继续推进徐光启等相关书籍的编撰。
 
发布会后,观众们热情地一拥而上,签售的队伍从台上排到了活动区外。
 
11月19日上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的作者们在中央大厅与读者见面。这套丛书体现了中华书局牵手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融汇为国人通识所做的努力,也是中华书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成果。
 
11月19日上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的作者们在中央大厅与读者见面。丛书主编、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先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先生、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出席见面会。
 
“传统经典是至今仍活着的古代典籍”,陈引驰教授在见面会上说,“只有历经千年百年流传、沉淀下来,被历代认同、承载了有启发价值内容的典籍才成为今天我们认为的经典”。每个时代都有公共认同的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尚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几千年历史文化拥有在认同中批判、在批判中认同的自我更新能力。
 
詹丹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很大程度是通过文字及文字作品形成的。他以“三通、三识、三点”概括自己在写作《〈红楼梦〉通识》中的三个原则:“三通”是首先要通读,然后是读通,最后是具有“通识”。这是一个读书的过程,也是读者由浅入深接触经典,把经典内化为我的内在知识的过程。 “三识”,就是做到传递经典内容中的常识、知识和见识;“三点”则着眼于是不是精准概括出了经典中的内容,是不是在精要的篇幅内抓住了经典的要点,是不是在书中回应了当代关于经典的一些热门话题。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的副总经理贾雪飞向读者们介绍了“中华经典通识”系列图书的五个特点:
 
一、作者的高度:这套丛书是名家立足“通识”讲解传统经典之作,作为一套开放式“大家小书”,丛书的作者都是在这个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目前的作者涵盖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的学者。
 
二、图书的高度:200多页的图书中浓缩了学者们对该经典长期科研和教学的心得和功力;
 
三、阅读的轻松:文风轻松可读,故事性与思想性兼具,版式舒朗,版面活泼;
 
四、品相的兼美:图文并茂,形神兼美,引导青年人的审美风尚;
 
五、读者的立场:丛书从构思到写作,再到编辑、排版过程,都站在读者立场;
 
没有学术的文化普及是没有灵魂的,“中华经典通识”正是一套有趣有灵魂的传统文化读本。为了让读者轻松阅读,让年轻人对经典真正地亲近起来,“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策划之初就请学者们用轻松的笔调去写,不能过于沉重滞涩,但同时也不能放弃学术的严谨性和前沿性,这套丛书体现了中华书局牵手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大众,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融汇为国人通识所做的努力,也是中华书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成果。丛书于2022年8月出版第一辑五种——《〈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后,反响热烈,深受各界读书人和学子的关注。上架一个月即重印,现在二刷也销售过半,这说明中华书局策划的这套书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兴趣,说明学者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越来越接近,说明在中华书局的平台上,学者知识的创造性转化越来越通畅。
 
上海书展第三天,11月20日下午四点,一场特殊的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两城三处天上地上协力出战,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编辑们真是不简单,他们是蒋理《敦煌守望四十年》中写过的六臂飞天……”《文汇报》记者许旸在报道中特别引用了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发言,点出了这场新书分享会的特别之处。这也是上海书展的首次连线阅读分享。
 
上海书展第三天,11月20日下午四点,一场特殊的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分享会上,出版方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特邀本次分享图书《敦煌守望四十天》的作者蒋理和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与读者朋友云端相聚,“两城三处天上地上协力出战,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编辑们真是不简单,他们是蒋理《敦煌守望四十年》中写过的六臂飞天……”《文汇报》记者许旸在报道中特别引用了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发言,点出了这场新书分享会的特别之处。这也是上海书展的首次连线阅读分享,吸引了许多路过的读者驻足,活动区人头攒动。
 
《敦煌守望四十天》脱胎于本书作者、前资深媒体人、摄影师蒋理的亲身经历。2021年6月1日至7月10日,他以“敦煌文化守望者”身份在敦煌学习、生活四十天。在这四十天里,他接收、消化并重构、传达海量敦煌知识,临睡前记录下当天的所遇所学所感所思,留下了生动鲜活的守望者日记。活动结束后,他在此日记基础上大量融入敦煌历史地理和石窟艺术等内容,将一部私人日记变成敦煌文化的普及读物——《敦煌守望四十天》。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用“羡慕、嫉妒、遗憾”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了自己看到这本书的感受。“羡慕、嫉妒”的是作者蒋理能有四十天的时间守在敦煌,尽情地观赏、研究敦煌莫高窟,无论是数量,还是其深入、细致的程度,都绝非一般旅行者能够相比。“遗憾”的是自己在去敦煌前没有能够得到这样的一本书作为行前指南。好在现在读到了这本《敦煌守望四十天》,可以更好地回味曾经的旅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曾经的一些遗憾。
 
作者蒋理在分享会上,特别和上海的读者们分享了他在敦煌壁画中发现的和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内容。他发心“在敦煌寻找江南”,并在敦煌壁画中发现了石佛浮江的故事,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千年之前吴淞江(流入上海后称“苏州河”)入海口。一幅壁画,跨越了千年的时空,牵起了三地的千里之缘。
 
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则动情地分享了编辑部发现这个题材时激动的心情,蒋理这个以实际行动勇敢追梦的“践行者”,正是我们这些心怀浪漫梦想却又囿于日常生活的普通人的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中华书局以全彩图文这种高规格的形式推出了这本书,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敬意。她也向读者朋友们承诺,一定寻找合适的时机,请蒋理到上海,与读者们面对面交流,激发更多更有趣的碰撞。
 
书展最后一天,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的展台前依然人头攒动。不少老读者驻足展台前留恋不舍,一边翻书一边和值班的编辑谈他们和中华书局图书的故事、谈他们经历的书展。比如这位老先生,在展台停留了整个下午,买了各类图书十几本,到楼上办理代寄后再来展台看书、买书。他说:“有上海书展太好了,实在舍不得走。”
本次书展,华东师范大学的中版荐读人团队依旧作为中国出版集团的志愿者出现在书展现场。他们帮读者找书,为读者荐书,用年轻人的热情服务书展,成为中版集团展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展闭幕在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驻上海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崔俊友和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贾雪飞为表达感谢,向志愿者赠送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研发的文创礼品,感谢他们为书展做出的贡献,期待明年书展再见。
 
为期五天的上海书展于11月22日晚上9点落下帷幕,借这个平台与窗口,让更多的读者发现了更多的好书,为更多的好书找到了更多的读者。而这一届不同寻常的上海书展,带给我们的,除了纯粹的阅读的快乐,可能还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知的岁月与世界。“在上海书展,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面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上观新闻记者施晨露采访的一位读者留下了这样的感言。我们期待,明年夏天,再相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