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新闻

孙晶:书香与汗水——我与上海书展的情缘

2019-07-25 11:23|来源:未知|作者:administrator|


◎ 孙 晶(复旦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

不知不觉间,上海书展已经举办十五届了。

许许多多的事例证明,上海书展为书香社会建设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惊人的成效,这实在是令出版人深感欣慰的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曾经是中国最繁华的出版中心,于今有了这样一个盛会,说是历史的回响也好,说是未来的寓言也罢,都是值得所有亲历者铭记于心的。

说到我与出版结缘,可以说起于师从陈思和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陈老师和他研究得最深入的现代作家兼出版大家巴金一样,具有超越时代的人文情怀和极富自觉的知识分子岗位意识。在陈老师一系列成功的出版活动和卓有建树的出版理论引领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择了巴金出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论文做得很顺利,提前通过了答辩;论文通过答辩后又随即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毕业后,在教师、记者等诸多的职业选择面前,可以说几乎是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图书编辑的工作。

自1999年进入复旦大学出版社工作后,在出版前辈的引导和同事的互相砥砺下,我从一名普通编辑做起,到总编助理、副总编、总编辑,经历了当代出版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更幸运的是,进入出版界不久,我便得以见证了上海书展的前世今生,有机会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和探索。其间许多的经历和感悟,也许会成为我相伴一生的精神财富。

曾经与出版界同仁谈及上海书展,大家对这一出版界的空前盛事都赞誉有加,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欣喜;不过,事后反思,又常常觉得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诚然,经过我和同伴的手,每年的上海书展都有一些好书亮相,有的甚至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但我依然会在内心不断追问自己,这么些年来,是否做到了始终不忘初心,尽心尽责地读者奉献提升幸福、启迪智慧、值得珍藏的精品力作?这么些年来,对那些在精神领域辛勤耕耘的作者,又做了哪些贴心的服务呢?

这不由得使我怀想起当年做博士论文时,从巴金先生那里获得的震撼——对于巴金来说,出版绝不仅仅是做几本书,出版是他所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是一个人生命的开花结果。

在巴金的出版生涯中,坚决不唯大家大佬论,不遗余力地“发现新的作家,推荐新的创作”,他所主持下的《文学丛刊》出手不凡,挖掘了一批新人新作,仅出版新作家的处女作就达三十六部之多。不仅编辑理念如此,巴金也十分关心作者的生活。作家生活处于困境时,出版社有时甚至“按月预付若干稿费,以助作者维持生活,钱虽不多,也不无小补”。尤其在抗战时期,物价狂涨,生活资料匮乏,文化生活出版社便通过各种方法保护作者,维持他们的生活,为许多作家渡过困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曹禺在谈到那段生活时说:“那时穷呗,有时就跑到出版社去吃饭,‘打牙祭’嘛。”

而对读者,尤其是“贫寒的青年读者”更是关心备至,巴金不仅定价方面力求低廉,使贫寒的读者都可以购买,更是立志不出一本“使读者读了一遍就不要再读的书”。可以说,在推动现当代文学发展、促进民族文化进步的过程中,作为出版家的巴金发挥了极其重要、乃至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主编的“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译文丛书”等大型出版物,在现代文学史、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与持久的生命力。

巴金晚年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出版生涯:“我们工作,只是为了替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做一点文化积累的事情。”巴金这一平实而又崇高的出版理念,理应成为激励我们开创出版新局的价值坐标。今天,上海书展为书香社会建设搭建了一个供出版人尽情展示才华和作为的舞台。而于我而言,在上海书展十五周年纪念之际,也迎来了自己人生角色的一次转换——由出版者向作者的转变。

虽然我离开了工作十八年的出版社,但我仍然情系出版,希望能够在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从作者的角度对中国出版有所贡献,希望能够与上海书展继续那割舍不去的情缘。

鲁迅先生曾在一九二八年一月十四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五期发表了一篇杂文——《文学和出汗》。在这篇短文中,他呼吁知识分子应该关心普通大众的疾苦,使文学作品中也能透出汗味来。今天的出版界,继承了这种精神追求的出版人不在少数,但也确实存有制造无益于读者身心健康、思想健全的毒鸡汤的倾向。这样的倾向亟待出版从业者和广大作者、读者来合力扭转。

我与许多老作者在一起聊天,大家都深感出版在今天更应该有所作为,更应该为读者多提供有思想、能开启智慧的图书。为此,我与一些前辈在一起开始了一系列的编书计划。这次上海书展,由我所编的葛剑雄教授著《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在出版社编辑的大力协助下,终于赶在书展之前问世,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也是我以作者的角色,献给上海书展的第一本书。

八月十六日的下午,上海下了一场暴雨。但大雨没有阻挡住人们渴求知识、追寻真理的脚步。在葛先生大作的首发式上,家长、教师、学生济济一堂,针对大家所关心的教育问题听葛老师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两位高三刚刚毕业、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期待与热望,在讲座结束之后还默默等在一旁,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希望能够与葛先生聊聊,再多聊聊。而葛先生在讲座结束,完成了媒体的采访后,就站在讲坛之下,与两个孩子认真地交流了很久很久。

最后,当我接过两个孩子的手机,为他们和葛先生拍下合影的那一瞬,我深深感到,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不论哪一种角色都需要付出汗水,而后才会收获浓浓书香。真正有思想深度、有智慧含量的出版物,永远有它的读者,永远会找到它的知音。相反,若没有心系苍生的情怀,没有不惧汗水的决心,没有全情的投入和付出,书的芳香则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上海书展已经十五岁了,衷心期待她越办越好,迎来她的二十五周年、五十年周年纪念;更祝愿上海这座城市的书香越来越浓,也希望自己与上海书展的情缘不断,直到永远……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