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新闻

黄昱宁:理想书展

2019-07-26 10:04|来源:未知|作者:administrator|
 

◎ 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五年前,上海书展十周年庆。我找出那年写的小文章,看到这样的句子:“那些手里抱着刚买来的新书的孩子们,等不及回家就一屁股坐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俄式大厦的大理石台阶上,读得狼吞虎咽。站在中央大厅抬头看,每时每刻,台阶上总是三三两两地坐着这样的孩子。有雄浑的廊柱作背景,这一幕合该是一幅油画的格局,交织着某种最喧闹也最安静、最轻灵也最浓重、最古老也最年轻的东西。我把这画存在记忆里,每每被所谓‘夕阳产业’的警钟震得心烦意乱时,就把它从记忆里取出来。”

五年之后,夕阳仍然映照在天边,但出版人的情绪倒似乎越来越稳定。每年夏天,展览中心里的画面依然准时上演,我也依然站在中央大厅里,被人流裹挟着向前。更让人欢喜的是,上海书展在这五年里悄然变大。眼下,如果有人约你到今年的上海书展碰头,你最好追问详细地址,因为他指的既可能是展览中心,也可能是思南公馆,甚至还有分布在上海各个角落、多达四十家书店——从2017年开始,这些书店就成了上海书展的分会场。

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文化著名品牌的思南读书会,正是缘起于五年前(2013)的上海书展。五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有机会在“思南文学之家”开张之前到实地探班,当时那种分享“秘密计划”的兴奋至今历历在目。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柳亚子或者梅兰芳走过的楼梯,隔着大玻璃窗看见马路对面的复兴公园的梧桐。我想象着那些在展览中心带着孩子排完队、签完书的读者,转个场就能到这里来歇歇脚,安安静静地听听作者用各种语言说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正是一个理想书展最完美的样子,细致,妥帖,接地气,有情怀。

说实话,当时虽然兴奋不已,但心底深处其实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的。我想象不到,这样的“理想书展”不仅很快就能付诸实现,而且实实在在地坚持了五年。在这五年里,不仅每年的上海书展都把重头戏“国际文学周”的主要活动放在思南,而且思南读书会在这五年里与上海人朝夕相伴,每周的读书活动风雨无阻。这个从一开始就与“上海书展”联系在一起的项目,已经成为渗透进上海人日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无形中,“上海书展”的概念也因此得到扩张和延伸——不仅表现在空间上,也表现在时间上,更表现在精神和气质中。

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是幸福的,也是有压力的。因为不知从何时起,“赶书展”就好像不再只是夏天的事,而是贯穿到全年的计划中,融入四季的气息里。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书展确实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它不事张扬,它拒绝浮夸,它不打算勾勒宏伟的蓝图,只是秉持一种信念——读书是快乐的事,日常的事,天经地义的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