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新闻

龚曙光:读书是一种自我发现

2019-08-15 09:32|来源:未知|作者:administrator|
说明: C:\Users\dell\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龚曙光.jpg
 
◎文 / 龚曙光(作家、评论家、出版家、媒体人)

       一个人的阅读,无论多庞杂,大体都可归为公共阅读与个人阅读两类。公共阅读服从于公众意志,目的是使个体见容于群体,让自己成为某种社会的合格公民;个人阅读满足于自我意愿,目的是使个体脱颖于群体,让自己成为某个时代的独特自我。两者可有偏重,却难以真正取一舍一。多数读书的人,总归会更看重个人阅读一些。
 
       若说个人阅读,我有三个比喻:
 
       其一,读书像一场派对,意外中碰上谁,其实都是缘分。世上的书汗牛充栋,哪些该读不该读,完全信了人家的书单,就像信了媒婆的引见,纵然推到面前的是位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还是少了“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自由和意外。我是不大信书目的,哪怕是我所敬重的先生推荐的。蹲书店,逛书展,漫无目标地信手翻阅中找到一本可读的书,就像派对中意外结识了一个有趣的人,那是一份很大的缘分。这些缘分叠加在一起,便构成了你知识、学养甚至精神世界的独特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某一位你所敬佩的人。
 
       其二,读书像一次旅行,看上去你是为了求证某片风景或遗址,结果却是为了发现你自己的某种审美偏好和能力。我读一本书,固然也关注作者在说些什么,更关注的却是我对作者所说的东西有无兴趣,是否为之感动和沉迷,以此来发现自己生命的敏感点。哪种学说,哪种文本,哪种审美,令你长久地感动和着迷,大抵那就是你生命的敏感区和爆发点。人在年轻时,读书的过程往往就是自我发现、自我设计的过程。
 
       其三,读书就像饮一杯绿茶,入口时总是苦得难咽,忍着这份苦味往下喝,慢慢便有了回甘。我是不相信世上有所谓乐读的,且不说板凳一坐十年冷那样的铁血读者,就是惯常并无具体目的的阅读,真要把一本书读进去,还是得把自己圈起来苦思冥想的。真要把读书读成一件赏心乐事,那得尝足了先前读书的辛苦。


 
  • 分享到: